首页 景点景区旅游线路住宿酒店机票交通食全食美旅游资讯旅游常识数码摄影社区
在线预订

热门文章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线路 > 国外线路 >
 
1
1
迷情伊斯坦布尔 感受古老土耳其文明
迷情伊斯坦布尔 感受古老土耳其文明
来源::新浪网    发布时间:2011-11-14 21:48   浏览次数:

  >>亚欧之桥 :保守与开放之间

  午夜将临,我一个人坐在德维斯咖啡馆里。伊斯坦布尔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的灯光在不远处闪烁。在我面前摆着的杏脯甜点和espresso 咖啡的香馥里另一种奇怪的香气时隐时现。不用回头,我知道是身后那些土耳其男人正在享用的水烟的气味。一个侍者在桌子之间走来走去,不时地从手上端着的小火盆里钳出块火炭为需要的客人点烟。水烟筒里咕噜咕噜的水泡声不紧不慢地在咖啡馆里起伏,慵懒、惬意的气氛恍惚把我带回了百年前的中国。

  然而,这里是古拜占庭王朝的故都,今日的穆斯林世俗大都会。这座位于亚洲和欧洲交接处的大都市充满了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热情、魅力和美食佳肴。不论在城市的哪个地方,我都可以看到在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穿行不断的大小船只。在这片干热的土地上,1400 万居民总是在忙碌着,唯一让他们安静下来的地方只有咖啡馆。甚至连街上的滚滚车流也有一种音乐的节律,一种植根于悠久神秘的文化和精神中的活力。

  一对夫妇经过窗外,女人全身被长长的袍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头巾也把整个头部遮挡得只剩下了眼睛。他们身后是一群说说笑笑的女孩。她们身上的T-shirt 上印着流行歌手的名字,头上却戴着保守的穆斯林头巾。一位东正教教士走过。他身着的黑色长袍和高高的黑帽子显得十分肃穆。

迷情伊斯坦布尔

 

   紧接着走来一对由菲佣带领的阿拉伯儿童,他们身上花花绿绿的背心上有“迪拜”的字样。在他们的身后,是缓缓驶过海峡的巨大货轮。博斯普鲁斯海峡上通黑海和疆土辽阔的俄罗斯,下接马尔马拉海、地中海和非洲大陆。西伯利亚的寒流和撒哈拉大沙漠的热浪在海峡南来北往,也为伊斯坦布尔带来了持久不衰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全球的经济实力正在向这个连接欧亚、贯通南北的重要桥梁地区注资,尤其是中东的阿拉伯石油大亨,正在控制土耳其的经济命脉。在伊斯坦布尔著名的金角湾地区,形形色色的摩天大厦正在一座座升起。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一侧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大都市。

手指放进圣索菲亚教堂柱子上的愿望 洞里,祈求祝福

  从奥斯曼时代起,伊斯坦布尔就以宽松开明的政治和宗教环境而著名。虽然是伊斯兰国家,但接纳其他任何民族和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东正教都不受到限制。只要稍微改头换面,披上伊斯兰的外衣,便照样可以进入政界高层。“宽容”这一点我在伊斯坦布尔观光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

  在老皇宫门前的游客里,我看到一群阿拉伯妇女,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她们显然来自海湾的穆斯林国家。而土耳其妇女很少有穿这种长袍的,最多是在头上戴一块头巾。从宗教的角度,这头巾是对伊斯兰教义的遵守,而对世俗大众来讲,头巾是一个好女孩的标志。而且在土耳其的大学里,女学生是不允许戴这头巾的。

 
 

  >>三宫六院 :从女奴到太后

  作为一个来自古老中国的旅行者,伊斯坦布尔旅行指南上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哈拉姆”──奥斯曼帝国苏丹们的禁城后宫。它与中国皇帝的三宫六院有着那么多的相同之处。“哈拉姆”在阿拉伯语里就是后宫的意思。它与故宫一样有着高墙深院和狭窄的石板甬道,还有土耳其特色的拱门、浴室和满是壁画的大房间。这里常年居住着苏丹的女眷和子女们,还有大量从土耳其以外的地区掠虏来的年轻女奴。

西方油画描绘奥斯曼帝国的哈拉姆里,苏丹正搂着他的异域女奴, 不知今夕何夕

 

  历史学家认为奥斯曼帝国的后宫制度是对古代中国皇家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而奥斯曼帝国后宫的作用比中国的后宫更加直言不讳,那就是为苏丹繁衍后代、保证奥斯曼帝国的大业后继有人、香火不断。当年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的铁蹄曾征服了欧亚大陆的大片疆土。在一批批送到帝国之都的俘虏当中,竟有三分之二是年轻漂亮的姑娘。人口众多的奥斯曼帝国并不缺少劳动力,没有必要像后来新大陆的庄园主那样“进口”种植园的奴隶。

  伟大的苏丹需要的是美丽的女人,这些“小母马”将成为奥斯曼苏丹传宗接代的工具。因此从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地区俘虏而来的异教金发美女们,经过严格的挑选,被送进哈拉姆,以女奴的身份开始了向着皇太后终级目标的奋斗。奥斯曼帝国的皇脉似乎并不讲究血统上的高贵和纯粹。一代又一代苏丹的母亲竟无一不是当年被俘虏的异教女奴,这与我们讲究出身与血统的中国人不同。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是,为苏丹传宗接代的女人只能来自哈拉姆。

  而在伊斯兰教义里又规定不允许把穆斯林女人作为奴隶。因此,那些金发碧眼、丰盈白皙的异教女人便有了受苏丹宠幸、继而成为国母的机会。更有甚者,一旦某个女奴为苏丹生下的儿子登上了下一代苏丹的宝座,这位昔日的女奴便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凌驾于苏丹之上、拥有帝国最高权威的皇太后。16世纪的近百年间,奥斯曼帝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几位太后“苏丹”就全部是出身于哈拉姆的巴尔干女奴。

  >>香艳险恶 :通向龙床的通行证

  然而,从女奴、妃子、宠妃、贵妃、皇后最终到皇太后的道路,狭窄而艰难,充满了尔虞我诈甚至阴谋杀戮,哈拉姆就是演绎这一幕幕活剧的舞台。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边的哈拉姆庭院深深。坐南向北的朝向让阳光只有在正午才可能垂直照进哈拉姆的院落,就像画室里特制的无影灯。这短暂的阳光尚未随时间推移,就已消失了踪影,身居后宫的女人们无法凭日影来估计时辰和季节,时间在这里停滞。她们一定会幻想自己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一个就像古希腊的地狱——哈代斯,在那里,只有死人才能见到自己的影子。 

著名的土耳其咖啡

 

  19 世纪末,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哈拉姆曾经激发了西方浪漫主义文人和艺术家的极大兴趣。在他们有着丰富想象力的笔下,哈拉姆的主题就是华丽的泉池边那些赤裸庸懒、丰乳肥臀的女人。她们或轻歌曼舞或无所事事,一心等待着苏丹的驾临。

  然而西方的浪漫文人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哈拉姆并不永远充满音乐和歌声。更多的是一片寂静,就像那给人以虚幻之感的正午阳光。这是一种东方特有的寂静,它让有些人静思默想,也让另一些人蠢蠢欲动,在幽秘的寂静中孕育出“宫心计”。因为对于进入哈拉姆的女人来说,她们只有两条出路:或者被苏丹宠幸,成为他的女人和他儿子的母亲;或者在这禁宫里耗尽青春后被毒杀,装进麻袋扔进马尔马拉海。因此,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宗教、文化、语言的女人在哈拉姆找到了共同的精神期待——为苏丹传宗接代。她们唯一的等待,是有机会拾到苏丹扔在脚下的一方丝绢——那是躺上苏丹龙床的通行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后宫里的女人们也被遣散了。没有人真正清楚那高墙后面到底生活过多少被幽禁终生的女人。苏丹们视这些女人为母马,只需为其尽可能多地传宗接代。宫廷内部的残酷斗争,意味着苏丹多子才多福。和异族女奴的结合,使得这个显赫帝国的皇室后裔们都流着一半来自另一个民族的血液。

苏菲舞在旋转中寻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不容置疑,这也使得今日土耳其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混血化。这些异族女奴留下的后代,和后代的后代们,如今让走在伊斯坦布尔大街上游人,常常恍惚身在莫斯科或克拉科夫。

  >>宫廷之外 :壮阳与舞蹈

  实际上今天的俄罗斯人又回到了这里。近些年,身材高挑的金发姑娘大量地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涌进了伊斯坦布尔,不同的是她们不是俘虏而是自愿来的。现在如果在伊斯坦布尔的美容院里走一走,当地的老板就会对你抱怨说:“娜塔莎们把我们的男人都拉走了。”

  当“生儿子”成为奥斯曼苏丹的首要任务时,有关生殖文化便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难怪伊斯坦布尔著名的香料市场里的货物都包装成阳具的形状,或者被赋予了与“性”有关的名称。壮阳药被称为“苏丹床上之功”,糖果被称为“苏丹膏”,撒着果仁的无花果被称为“苏丹伟哥”。

在伊斯坦布尔的浴室里享受土耳其浴

 

  一种用野葡萄和核桃仁制成的甜点被捏成了活生生的阳具形状,还配上了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名字——“春药”。在这个市场上,不论是干果还是香肠,几乎所有的食品都与生殖器或多或少地挂上了钩。如果说统治者的责任是尽可能多地让女人受孕的话,产生于这一文化的音乐一定有着既活力四射、又凝重沉稳的节律。

  在伊斯坦布尔呆了两三天以后,我开始能分清这两种节律了:一种是跃马奔腾、多彩多姿的吉普赛民歌,另一种音乐则是隽永宁静、辽阔如宇宙。伊斯坦布尔大街小巷里的咖啡馆是人们歇脚和领略这个城市风情的地方。在阿尔加玛拉舞厅里,有不少学生模样的年轻女孩子在跳肚皮舞。我一边吃晚餐一边看着她们瘦削的腰身在灵活地舞动。

  舞厅里的流行音乐奏响了,这是萨塔─奥塔斯,我的双肩和臀部也随着音乐扭动起来。五拍、停顿、再五拍、停顿,所有的人都在这重复的节奏里高唱着“索拉”,一派欲仙欲死。

  而另一种节律则是伊斯兰苏菲教派的苏菲舞。我第一次观看这种仪式是在伊斯坦布尔媒体博物馆一间不大的房间里。墙壁上悬挂着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的大幅肖像,一群戴着面纱的女人围坐在地板上,另一些法国游客则坐在椅子上。

在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纪念馆里

 

  5个身着长袍、头戴暗褐色直圆筒帽的男人缓缓进场,他们长袍外的白色披风长长地拖到地面上。他们面对观众站立,双臂交叉在胸前。乐师开始吹奏芦笛,并且敲起了手鼓。男人们随着鼓点弯腰,解下身上的披风,并开始缓慢旋转。他们交叉在胸前的双臂展开,右手指向天空,左手指向地面。他们缓慢地迈步,一圈又一圈地转圈,每个人的披肩像翅膀一样在空中扬起。在这种冗长单调的缓慢旋转中,转开扬起的披风似乎把观众带入了催眠状态。苏菲教派的信徒相信通过不停地旋转,人就可以进入天人合一的状态,从而亲近安拉。

  1924 年,凯末尔进行一系列世俗改革时,禁止了宣扬神秘主义的苏菲教派,使得这一教派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直到1957 年,它以非宗教的联盟组织形式重新出现,改头换面后以一种文化旅游表演项目的方式,得以继续公开进行他们的宗教仪式。

  至此,我已经亲身体验了伊斯坦布尔荡漾着的两种旋律:肚皮舞激动人心的节奏、苏菲舞行云流水的韵律。土耳其古老的祖先箴言也变得更加完整了:“来吧,来吧,不论你是谁。不论你是流浪者,是穆斯林,还是异教徒,即使你已经一千次食言,来吧,再一次来到这里,来搭乘这充满希望的驿车。”回国后,我仍然时时沉浸在伊斯坦布尔的节律中。



  关于畅游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2015 畅游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Tripmart 版权所有 © 2008-2015 Tripmart.cn.   京ICP备150076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02号